第十二卷 一氣貫經緯,東西引頸鳴 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 (10)
關燈
小
中
大
“《中流》可以保留這份手書,但消息就不能單獨由你們傳了,陛下要所有報紙都道明此事。”
李肆沒有出席發布會,他正忙著跟樞密院緊急會商對策,年羹堯蹦了出來,對南北局勢會有一定影響,必須調整江南部署。
楊適清嗓子,正衣冠,先介紹了雍正通過“非正式渠道”傳遞求和意願的消息,接著將皇帝的手諭念給了數十名報紙總編。
“陛下有言,為天下蒼生計,戰火可緩可平,但我英華乃華夏正朔,絕無可能跟韃虜言和!因此……有停戰,無和談!任韃虜提再多條件,都是以我華夏為籌,也絕無可能許認!何時何地停戰,都以我華夏之利為慮,不容韃虜置喙。”
“韃虜真有罷戰之心,就該令前線官兵馬上棄械投降,各地官府,也該馬上出衙請降。北京城的韃酋也該領著族人,負荊出城,以精誠恭順之心,候我華夏審裁!”
楊適一番話,引得殿中一片嘩然,好!好……好解氣!
幾日之內,“雍正求和十八條”就登在各家報紙上,廣傳英華一國。國中人心一片歡騰,韃子皇帝求和了呢!還這麽奴顏婢膝,南兄北地這話都說出了口。
絕大多數國人都覺心氣無比昂揚,英華立國時,大家都還隱隱有一種反賊的自我認知,雖然國勢蒸蒸日上,但這種心理總還是難以消去。英華是華夏正朔,英華國民是華夏之民,大家自己這麽看自己,可洋人之外,不僅北面滿人不認,漢人也不認。
現在好了,韃子皇帝低三下四地開口,還認英華為兄,咱們英華至少已覆了昔日宋時的地位,真是大快人心!
這還沒完,韃子皇帝姿態已擺得這麽低了,可咱們的皇帝卻壓根不理。有停戰,無和談,說得好啊,打累了可以暫時停手,卻絕不跟你韃子談和!談和就意味著認了你韃子竊占我華夏,到時覆我華夏,覆漢唐之土,咱們就沒大義名分了。
國民們此時當然沒那功夫去想之前的《滸墅和約》,反正那和約的主體也是在講鈔關租約。也沒去想“有停戰,無和談”不過是名義不同,實質無差。更沒去想他們的皇帝,連帶朝廷其實很沒有節操。之前為立足江南,一門心思要跟滿清兩國對立,而現在為了打雍正的臉,口風一改,滿口叫著韃虜……
即便想到了,那又有什麽關系呢?在這個時代,外事本就無節操,更何況對上滿清這種節操負無窮的政權。
一國人心亢奮,而在無涯宮後園,李肆的婆娘們也笑成一團,能這般欺負雍正,真是夠開心的。
妃嬪之中,朱雨悠對時勢看得最深,她有些擔憂:“雍正會不會被氣死啊?當年康熙就因為戰敗,氣得中風……”
李肆一楞,這事確實沒想過,就顧著快活了。
蕭拂眉搖頭道:“那人心志強韌,哪能那麽容易就被氣死?不過心火焦躁,肺熱氣亂,身體出點狀況倒是肯定的。”
李肆也點頭,雍正這種人,殺父殺弟,篡位奪國,心理哪會這般脆弱……
第十二卷 一氣貫經緯,東西引頸鳴 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
置身光怪陸離的虛空中,無數事物閃電般掠過,他盯住了這些光影,想要仔細辨清,卻多是模模糊糊一團。而那些認得清的,卻又讓他痛苦萬分,似乎有千萬刀刃在魂魄上戳劃。
“皇上恕罪……”
那是十多年前,廣州光孝寺,李衛抱著他跳進了糞坑,那黃黃的色彩讓他幾乎發嘔到暈迷。
“王爺的大決心呢?”
那是十年前,康熙在暢春園生死不知,隆科多遞來消息時,茹喜的低沈話語,激得他根根汗毛起立。
“主子!”
那是清溪書屋外,一個小宮女跌跌撞撞跑出書屋,嘴裏喊著萬歲爺還沒怎麽的,李衛和常保盯住了他,眼瞳裏刀光滾滾。
“你——!”
刃光爆亮,半片腦袋飛起,下半截腦袋裏,舌頭還在彈著,吐出的卻是一個蒼老的聲音。
落地的半片腦袋忽然變作了一整顆人頭,骨碌碌滾到了腳下,那人頭兩眼一睜,他就覺渾身每一絲皮肉,每一滴血都在驚聲尖嚎,皇阿瑪——!
“你好狠!”
“你也有今日!”
那人頭變幻不定,一會是皇阿瑪,一會是阿其那,一會是塞斯黑。
“四哥——!”
最後那人頭卻變作了十三弟允祥,他不是剛去了麽?難道這是他在托夢?
“四哥,我以為我默默幫你顧著滿人的根本,你就能救下大清,可沒想到……你太讓我失望了!你居然奴顏婢膝,向南蠻乞和……”
那人頭咬牙切齒地說著,他魂飛魄散地搖頭,不,那不是他的本意!
“主子……主子……”
天頂的呼喚聲漸漸清晰,雍正心念一閃,虛空驟然破碎,魂魄也回了身體。
睜眼發現自己躺在榻上,一身已經汗透,雍正就覺頭痛欲裂,疑惑地道:“朕方才不是還在批折子麽?”
塌邊跪著的王以誠涕淚縱橫:“哎喲!主子總算是醒了!主子已暈了半日,外面軍機們正在查太醫們的方子……”
已過了半日?
雍正呆住,而記憶也一絲絲從又僵又痛的腦子裏抽了出來。
先是收到十三去了的消息,他自是傷心欲絕,但卻還能頂得住。畢竟十三的病情已拖了大半年,心中早有準備。
但接著又看到了《中流》報……
一想到報上頭版的大篇文章,雍正又覺得太陽穴蹦蹦直跳。報上甚至還翻刻了那張手書,專門套了紅,手書上的密密印章紅得刺眼,是他雍正的印鑒!
當時他眼前就模糊了,還以為只是轉瞬間的事,卻不想已過了半日。
“擺駕……去映華殿!”
紅顏禍水,古人誠不欺我!
雍正顫巍巍起身,不顧王以誠乃至外面軍機和太醫們的阻攔,直奔映華殿而來。
“為什麽!?為什麽你要串通李肆?是不是那李肆又要安排誰?你領著李肆之命,要來禍害朕!?”
映華殿裏,雍正咬牙切齒地盯著茹喜,恨不得將這個女人生吞活剝下肚。他百般信任她,還給了印鑒,由她傳話。可沒想到,她居然將自己平等相商的和談歪曲成奴顏婢膝的乞和。“雍正十八條”?是茹喜十八條!
這消息要被朝野當真,他雍正還當什麽皇帝!?可恨還有他的印鑒,他要斥責為南蠻搞陰謀傳謠言,也難讓朝野全心信服。
茹喜也是一臉迷茫外加惶然,她以為已經夠了解李肆了,卻沒想到,南北相隔十多年,李肆的帝王之心已經這般豪壯,壓根不在乎她,不在乎雍正,甚至不在乎大清了。
“臣妾……臣妾也不知,什麽都不知……”
看茹喜胡亂搖著腦袋,一副想要推責的模樣,再想到之前是她在慫恿自己出兵,雍正忽然覺得,今日這危局,全都拜此女所賜!
啪的一聲,雍正一耳光扇到茹喜臉上,用力之大,茹喜幾乎是轉著圈地飛撲到地上。
“你不知!?你多能啊,不是一手操弄著大清麽?你就趴在地上等著吧!”
雍正暴怒地出了映華殿,茹喜在地上躺了好半響,起身時,一邊臉面已腫起老高,還噗地吐出口帶血的唾沫,混著一顆牙。
她兩眼發直,呆呆笑道:“四阿哥,他終於碰我了,可這第一次,卻是一巴掌……不,他已不是四阿哥了,他是雍正皇帝,呵呵、哈哈……雍正皇帝,幾個人擁著就正了位子的皇帝。”
“姐姐!”
不多時,一個宮婦沖了進來,見茹喜這般模樣,失聲驚呼著。
“姐姐?你還當我是姐姐?你怎麽沒跟著他去?你是奉他之令,來打我另半張臉的麽?”
來人是茹安,看著她隆起的小腹,茹喜一顆心猛然炸開。
先是抄起桌子上的茶杯,甩手砸在茹安的頭上,接著再揮起圓凳,蓬蓬掄到茹安的身上。
“姐姐!饒了我!別打肚子,別!那是皇上的——”
即便茹喜力弱,可圓凳掄在茹安身上,也是咚咚作響,一兩下砸在腦袋上,血水長流。而茹安在地上翻滾著,還死死護住了肚腹,下意識地向茹喜討饒,卻如火上澆油,讓茹喜手上更有了力氣。
茹安淒聲喊著:“也是姐姐的!妹妹這是在代姐姐服侍皇上,不管是男是女,都是姐姐的!”
茹喜終於停下了手,她跌坐在地,癡癡搖頭:“沒了,沒指望了……”
血水染了一身,手臂也像是被砸脫了臼,可茹安卻用一只手撐著爬了過來,扯住茹喜道:“是姐姐給了妹妹這榮華富貴,給了妹妹這命,姐姐什麽都沒了,還有妹妹啊!”
多年前,跟著這小丫頭在石祿相依為命的記憶湧上心頭,而在黃埔無涯宮裏,又被李肆身邊的一個惡女用短銃同時破了紅丸。進了紫禁城,姐妹倆相互慰藉,好幾年都纏綿在一起。茹喜心說,是啊,除了這個妹妹,她已無人可依了。
不,還有一個人……
茹喜淒聲喊道:“小李子!你主子脫不了罪,已經完了!你就到茹安身邊,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門外響起蓬蓬叩頭聲,裏面動靜這麽大,李蓮英自是早就來了,但見是主子整治茹安,他當然不敢出聲。而現在主子這話,根本就是在交辦後事。想到主子前途未蔔,卻還念著自己,李蓮英邊叩頭邊哭。
輕輕撫上茹安的肚子,茹喜低聲道:“那你就代姐姐,好好活下去吧……”
沒多久,一隊侍衛來了映華殿,二話不說,就將茹喜押走。茹喜早有所料,她自作主張,害得雍正丟了那麽大臉面,光是一個耳光,可平息不了雍正的怒火。
“我在下面等著你……”
被丟進內務府監牢時,茹喜就覺這十多年歲月如一夢,已沒了活下來的心氣。
養心殿,雍正卻滿心振奮,召集軍機重臣,細細布置軍國之事,他絕不認輸!
當年他無一絲勝算,卻能在奪嫡大戰裏笑到最後,眼下形勢遠未到全盤崩解的地步。
傅爾丹還將南蠻壓在漢中,岳鐘琪死守澧州,鄂爾泰正保荊襄,田文鏡還在守南昌。錫保自陳只要戰敗當面南蠻,全軍就能安然回師,李紱還在盡力搜刮銀錢,壓住江南亂局。江南三將軍也能明辨時局,主動退守徐州門戶,年羹堯即便有異心,此時所為也是利於大局。李衛雖才具不足,可聽說這段時間也是競夜未眠,就忙著調度人馬,鎮壓教匪,不到五十,辮子已全白了。
臣子們還在盡忠,他這個主子,怎麽能放棄呢?
眼下最緊急之事,就在於收拾人心。
“南蠻趁亂播散謠言,觀風整俗使衙門就得以雷霆霹靂之勢,清肅謠言!但有藏南蠻報紙書籍的,殺!但有口傳南北時局的,殺!”
“清查湖北綠營並地方之前所為,但凡通敵者,殺!”
“清查江南地方縣府,但凡為南蠻所制,替南蠻辦事的,殺!”
雍正的三殺令就這麽出籠了,一時間,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省,英華的報紙書籍杳然無蹤,而辦事賣力的地方,劊子手砍人日日不停,城門口上掛起了長長一串人頭,其中不乏在街巷茶樓閑聊裏說起南北和議之事的倒黴鬼。
湖北綠營軍將全體遭了殃,被荊州將軍查弼納借湖北軍議召集一處,全數抓了起來,千總以上,上百顆人頭掛在了將軍府外,只有之前那魏洪、韓登和吳文仲三人組感覺不妙,先跑到了岳州投誠。
江南方面,原本政令體系就因英華侵蝕,李紱刮地而亂成一團,想整治縣府官員也力不從心。但李紱手下有能人,像諸葛際盛這樣的,覺得官面上治不了那些人,也要背地裏動手,如此方能震懾人心。他出動了大義社,以討賊的名義刺殺了蘇州知府常斌,使得江南更顯潰亂。
在這時候,周昆來驟然崛起,他聯絡了諸如剪刀會這樣的組織,幫著其他府縣官員清剿大義社,江南也由此陷入四面割據的形勢。年羹堯帶著另外兩位將軍,勢力跨杭州和徐州一帶,周昆來等在海門松江,李紱把住了蘇州以北,連同江寧和鎮江。
這時候,天下都在看英華,自攻破武昌後,英華大軍腳步就緩了下來。在雍正和他的幾個得力臣子拿出了十二分力氣,幾若瘋狂地抗阻下,英華大軍是被嚇住了嗎?
“田文鏡的南昌城防還真是不賴,可跟蒲林和沙廉比繆差得太遠了,三十斤炮足矣!”
南昌城北,重炮一字擺開,趙漢湘這麽嘮叨著。
“開炮!開炮!”
方堂恒已是等得不耐煩了,武昌他沒來得及出手,泛舟到了九江,田文鏡在江西下了大力氣建設城防,人心也聚得牢,先頭部隊很難下城。只能留兵牽制,大軍繼續前進,直進鄱陽湖,圍住了南昌,等到趙漢湘的重炮一路跟上。
半月前九江已下,而從鄱陽湖到南昌,重炮拖運也需要時間,現在才有十六門三十斤炮就位,可方堂恒已經等不及了。
一門門炮發出震天巨響,一片片城磚垮塌,沒多久,幾處缺口被打開,卻見無數軍民守在缺口後,準備跟紅衣兵決一死戰。
“繼續炮擊!飛天炮也上!民人?這時候還要頑抗到底,那就是鐵了心跟韃子一條路走到底,不管了!”
方堂恒壓力很大,國中正因“雍正十八條”而人心歡騰,如果他們軍隊軟了腳,始終沒進展,那可很難交代。已將大都督府搬到武昌的賈昊雖有佛都督之名,很註意無辜民眾的死傷,但這個關頭,卻沒刻意跟各路都督交代,看來也正扛著重壓。
之前趙漢湘的赤雷軍幾乎轟平了九江城,清兵連帶民眾死傷數萬,乃至江西都有“九江血屠”的謠言傳出,可賈昊依舊沒什麽話。
方堂恒心中冒著灼熱的煙氣,既然如此,那就依葫蘆畫瓢,把南昌也平了!
湖南澧州,岳超龍看著城頭飄著的“岳”字大旗,搖頭冷笑。
“傳令!總攻開始!”
他頭也不轉地對兒子岳勝麟道,後者興奮地行禮而去。
澧州城池不堅,但岳超龍火炮也不夠,之前沒急著全力攻擊。而火炮和加強他這一軍的一個紅衣師,兩個義勇軍師到位後,岳超龍胃口大了起來,他在等著岳鐘琪將荊襄綠營匯聚到位。
何孟風已奪了漢陽漢口,鄂爾泰一路北逃到了襄陽,總算有了調度資源的空間。荊州將軍查弼納沒給岳鐘琪旗營,鄂爾泰就將幾乎換掉了所有軍將的湖北綠營一路路送到了岳鐘琪手裏。
因此就在這小小的澧州,岳鐘琪此時已有了四萬人馬,而岳超龍的天威軍已有三萬多人馬。
雙方一直在對峙,而現在,賈昊交代了一句話:“別老等著所有菜上桌才動筷子,再不吃飯就冷了!”
岳超龍也覺得時機成熟,開始猛攻澧州。
江南龍門,海面船帆如雲,身著伏波軍藍衣紅褲制服的馮一定向何孟風行禮後,滿臉興奮地道:“終於要動手了,咱們可等了好幾年。”
何孟風點頭,手臂一揮:“那麽就出發吧,鎮江是你們海軍的,我們直取蘇州,然後會師江寧!”
紅衣如潮,自龍門洶湧而出,江南渦流,終於迎來了定海神針。
江西廬陵城西,鼓點滴滴答答響著,兩道排列整齊的大橫陣,正隨著鼓點相向而行。炮彈在隊列中穿梭著,帶起一路路煙塵,砸倒一具具人體,可兩面陣勢卻毫不受影響。
“漢人無勇,滿人為雄!”
“讓漢軍營看看,讓紅衣兵震震,咱們滿軍營才是天下第一強軍!”
西山大營滿軍營右翼總統納蘭瞻岱在橫陣中不斷呼喝著,鼓舞這一萬滿軍營將士。
之前西山大營急得跳腳地要跟當面敵軍對決,想把城南的紅衣兵打敗後,可以從容退卻。
可貝銘基不給錫保這個機會,他的任務就是拖住西山大營。
錫保和張朝午沒有辦法,不敢就這麽蹲在孤地裏,派左翼總統石禮哈率兩萬滿軍朝北攻,想要確保後路。可在峽江一帶,被早已嚴陣以待的陳廷之擋住。
錫保奏報雍正,宣稱西山大營無礙,為的是安雍正的心,也是安滿人的心。他很清楚,要將西山大營的實際處境報上去,一國人心都要亂掉,而他自己也沒好果子吃。
萬幸田文鏡撤退時,把軍火糧秣盡數轉給了西山大營,否則這一個月下來,西山大營已經彈盡糧絕。
但現在也差不多了,再拖幾天,西山大營的火器軍就要餓著肚子,用燒火棍跟南蠻對敵。
不管滿人還是漢人,到了這生死絕境,都陷入了癲狂狀態。已半城瓦礫的廬陵實在頂不住,貝銘基只好讓桂真的第六師出動,跟清軍陣戰。
“還沒見過這麽瘋的滿人……”
見對面滿軍不為炮火所動,一步步朝前逼近,部下對桂真念叨著。
桂真不屑地道:“又不是沒見過滿人發瘋,下場很難看的。”
大江南北,滿清將帥乃至兵丁都陷入了瘋狂境地,而當面英華眾將卻一點也沒發怵。
天道諸論裏就有這一條,聖賢也早有言:你若瘋狂,叫你滅亡……
第十二卷 一氣貫經緯,東西引頸鳴 第704章 長江大決戰:還有第三代
【前一章名字有歧義,那只是長江決戰裏滿清的最後瘋狂,可不是匪頭這本書最後的瘋狂……】
“王爺,蔡師傅到了……”
紫禁城乾西五所,一處清幽書房外,尖尖的嗓音響起。書房裏,一個十八九歲,面目清俊的青年道一聲快請,再低頭看看書案,戀戀不舍地將一副畫卷了起來,卷到一半,再難忍住,抖著手取過一方印鑒,吃飽了印泥,啪嗒一聲,蓋在那副畫上。畫上飛天麗人原本白嫩如玉的修長小腿,頓時像被套上了一副猩紅腳銬,份外刺眼。印鑒上的四字隸書“弘歷親藏”,將此青年的身份道明無疑。
“四阿哥,逢此時節,該得謹言慎行,下官乃外臣……”
來的是禮部侍郎蔡世遠,用詞雖恭謹,語氣卻含著訓誡。
“侍郎是我授業恩師,學有所問,請教師傅,這算不得犯禁嘛。”
弘歷不以為然,皇家本有嚴令,分府皇子不得結交外臣,可蔡世遠曾是上書房大臣,自己的詩書師傅,來往密切一些也無所謂。
蔡世遠嘆了一聲,沒再說話,他也只是提醒。朝野都知弘歷雖無太子之名,卻受太子之實,康熙朝套在尋常皇子身上的忌諱,在弘歷身上卻大半無用。
“蔡師傅,眼下國勢險峻,皇阿瑪像是立在了萬仞險峰之巔,我弘歷既是兒子,又是臣子,總想著能做些什麽,為皇阿瑪分憂。看他這段日子就像是拽出了大半燈芯,正使勁燃著的蠟燭,我就心痛得緊……”
弘歷一番感慨,發自肺腑,讓蔡世遠也為之催淚。
“四阿哥能謹守己身,不為外勢所動,這已是為皇上分了憂。風雨飄搖,四阿哥就是備燭,保得天下還有光亮可盼。”
蔡世遠這話說得很直接了,萬一皇上燃沒了,你就得頂上,這才是你的真正使命。
弘歷點點頭,沒什麽驚慌乃至推讓澄清之語。跟康熙朝不同,雍正朝的儲位,自雍正登基時就已砥定。他弘歷不僅少時稟賦過人,還得康熙青睞。雍正剛即位時,龍椅還不穩,不少馬屁精甚至撒播康熙“以孫定子”的言論,宣稱弘歷是康熙看中的第三代,以此來證明雍正皇位的合法性。
“以孫定子”這說法不過是民間私傳,絕不會擺在官面上說,但雍正即位後,完全是按照皇儲的標準在培養弘歷,讓這說法在民間愚夫愚婦裏頗有市場。
這個培養不僅是在學問上,更多是在氣度上。弘歷十五歲成親後,雍正就經常交辦差事,什麽祭天、祭先皇,祭河、祈雨,弘歷已是久經戰陣。
別看這些事只是儀式,因為是代皇帝而行,儀仗和排場都得作足了。皇儲就要以此來鍛煉氣度,養出所謂“上位者”的風度,凝練出視臣民如草芥的通天心性,不如此,就會在大場面下如小民一般手足無措,將來就不能執掌天下。
跟康熙朝不同的是,雍正痛感諸皇子奪嫡,敗壞朝局,李肆之所以冒起,多少還跟奪嫡之勢有關。所以他沒有效仿康熙,讓皇子成親後就出宮分府,弘時二十五歲了,還被圈在紫禁城“阿哥所”的南五所裏,而弘歷十八歲了,已授多羅寶郡王,也還住在阿哥所的乾西五所裏。
讓弘歷去接觸實務,卻不讓其伸手過深,這也是雍正對弘歷的培養。巡視倉務、河工諸事,弘歷經常在辦,由此也熟悉了政務運轉,但又不必一管到底,完全是神仙下凡,看看即過,符合雍正主政的特點。原本雍正就恨不得天下大小事務全由自己一人而決,自不會讓弘歷來多一嘴。
在這種培養下,弘歷在朝野眼裏,氣度就格外雍容,帝王心性十足。跟康熙朝的太子比,他享受太子待遇,卻不背太子責任,自是無比從容。一般而言,老子太能幹,太強厲,兒子也就是這德性。
“但我總覺得,皇阿瑪之前用兵有些……過急,而且用兵之地似乎也有欠考慮。皇阿瑪英明神武,自是不會犯錯。該是我不識國政,思慮不及,可又難以自明,找蔡師傅來,就是想解此惑。”
弘歷說得委婉,其實還是在討伐父皇的國策,蔡世遠卻當了真,凝起精神,侃侃而談。
“南蠻冒起,挾兩樁時勢而來。一是洋夷器利,一是華夷之辨。前者火槍大炮,制滿州騎射,後者裹挾漢人之心,壞我大清滿漢一家之局。”
“先帝在位時,受諸皇子奪嫡牽累,而多年盛世,臣子們又人心頹唐,方有南北大局的破敗,徒讓南蠻坐大。”
“皇上即位,針對南蠻這兩樁大勢,定下了以器制器和樹立君臣大義,凝我大清滿漢人心兩策。南北能保十年安寧,已是皇上莫大功績。若非如此,南蠻當年奪呂宋,進江南,我大清可能就已分崩離析。”
“但南強北弱之勢已成,南蠻侵蝕之下,失掉江南已成定局。有賴皇上和晉商謀劃,將漕運轉商,即便失了江南,我大清還能得到江南糧米,一國根基可保不失。可南蠻一旦吞下江南,南強北弱之勢永無翻盤可能,皇上心憂的就是這一點。四阿哥也知,皇上的性子,絕不願坐以待斃。”
蔡世遠雖精於儒學,但也是深懂實務之人,對南北形勢分析得很透徹,弘歷全神貫註地聽著,聽到這,也拍著巴掌道好,這才是果決不屈,頂天立地的皇阿瑪。
“四阿哥很熟悉《出師表》,就該知道,當年蜀國國力遠不如魏,可武侯為什麽還一意北伐?多年不息?對,那就是以攻代守。”
“形勢雖是南強北弱,可南蠻也不是沒有內患。就如魏國自有內患一樣,南蠻行夷狄道,立邪魔教,正人君子,蕓蕓草民,都深受其害,道路以目。南蠻偽帝其實也是內外交困,南北相較,其實是看誰先頂不住。”
“皇上為什麽要選湖廣江西,而不是以新軍鎮平江南?因為江南是南蠻未得之地,即便壓穩江南,對南蠻來說,也傷不了心氣。只有深入南蠻腹地,震動南蠻人心,才能逆轉南北時局,將南強北弱,扭為南北相平。”
“眼下之亂,不過是些許小麻煩。而且是滿……是有些人對皇上滿漢一家之策沒能悟透,在扯著皇上的後腿。南蠻還造謠說皇上以十八條乞和,諸多小人鼓噪,更是敗壞時局。皇上一面治亂政之人的罪,一面派孫嘉淦為使臣去南蠻正名,相信大勢很快就會平定。”
到了實務層面,蔡世遠越說越來勁,弘歷的眉頭卻微微皺了起來。
恭恭敬敬送走了蔡世遠,沒一會,左都禦史福敏又來了。福敏是雍正在潛邸時就指給弘歷的侍讀,也精於儒學,學問頗深。但說到眼下局勢,聽弘歷轉述萬蔡世遠的話,那股子書卷氣頓時消散無影,對著弘歷大發牢騷。
“南強北弱?這蔡世遠未免也太漲他人士氣了,看南蠻淫靡之風盛行,卻還能兼有器利和尚武人心?天下間,古往今來,哪裏有這等奇異之國?諸事自有利弊,事越多,弊越顯,華夏三千年,為何以農立國,為何以儒法治國,不就是要劃一,要去弊麽?南蠻一國,諸道諸業並立,卻能全占著利處,不見弊處,荒謬……”
“什麽滿漢一家,蔡世遠一番話,其實還不是著落在漢人之利上?我看咱們大清壞就壞在把漢人看得太重。華夷之辨,在禮不在族群。我們滿人得了天下,滿人就是華夏!”
“滿漢一家,先帝只說,皇上卻在做,這是在自削根基啊!他蔡世遠滿口不提西山大營,就覺得西山大營也有漢人,拖著滿人一同死國無所謂。切!——漢人死個十萬八萬算什麽?咱們滿人死個十萬八萬,這大清還叫大清!?”
也不知福敏這書是怎麽讀的,居然能將滿人等於華夏這話都說得理直氣壯,弘歷卻是心有戚戚。
“西山大營若是能安然無恙,大勢還有可為!四阿哥就該跟皇上說說,臉面都是小事,把西山大營的滿軍營撈回來才是根本!最近有風聲說……”
福敏傳著小道消息,弘歷也是心頭劇震,沒錯,對此時的大清來說,西山大營的滿軍營可是關鍵裏的關鍵,牽一發而動全身。
“不好了!王爺,不好了!”
兩人正相對唏噓時,之前那太監高聲嚷著沖了進來。
“吳書來!這裏是宮中,你作死麽!?”
弘歷惱怒地訓斥著,可吳書來卻不管不顧,就在書房裏跳腳大喊,手裏還揮著一份報紙。
雍正已下三殺令,即便是官員和宮闈,也不再容南蠻報紙相傳。但大家都是面上做足,私底下卻依舊在看,否則哪能了解南北時局。
扯過吳書來手裏的報紙,弘歷匆匆一掃,原本沈靜雍容的氣度頓時消散,臉色刷地透白。
報紙脫手,悠悠落地,福敏一眼就掃到版首的大標題,“西山大營困獸猶鬥,覆亡之日就在今朝”。
南五所,一處高墻四圍的小院裏,另一個氣息沈冷的年輕人正用草棍撥著螞蟻,一邊撥還一邊嘿嘿笑著。
“三阿哥……”
一個太監進了小院,作賊似的左右張望,然後對年輕人附耳一陣嘀咕。
這年輕人正是弘時,一直被圈在南五所,聽完消息後,冷笑道:“西山大營完了,大清還能穩住?皇阿瑪,你此時該後悔了吧,殺八叔九叔十叔時,就沒想到有今日?有幾位叔叔在,滿人還能亂成這樣?”
念叨間,臉色越來越狠厲。
“你立弘歷,不就是覺得我跟八叔他們走得近?沒當皇帝的時候,你是孤臣,當了皇帝,你更是孤家寡人,立個太子,你覺得他還能讓滿人心服?”
太監低聲道:“奴才是拼著命來跟三阿哥知會一聲,大家都覺著皇上錯了,若是皇上還一意孤行,大家夥就指著三阿哥能站出來幫咱們滿人說話。”
太監走了,弘時有些迷茫,他站出來說話?他有什麽資格?
“難道我還能當皇帝?真是可笑……”
弘時有自知之明,自己不管是稟賦,還是人心,都不是當皇帝的材料。讓他憤恨雍正的是,他就因為少時跟幾個被殺的叔叔來往密切,覺得應該團結滿人,不該這麽自相殘殺,就失了雍正的親情,成了階下囚,由此也記恨上早早就得了儲位,攬盡運氣的弘歷。
一個顫顫巍巍的老頭子進了院子,舉著掃帚清掃小院,聽到弘時這癡癡自語,嘿嘿低笑了一聲。
“有什麽可笑的,當年皇上還是雍王爺的時候,也是這般想法,結果呢?現在不就是皇上了麽?”
老頭子這話說得弘時心頭大跳,一個壓了多年的疑問又浮上心頭,皇阿瑪……當年到底是怎麽拿到皇位的?
老頭子是雍正潛邸裏的舊人,不知怎麽的,被發配到弘時身邊當個灑掃雜役,跟弘時相處日久,話匣子也不再關得那麽牢,而這個疑問由弘時一提,魂魄似乎也被多年前的記憶扯了出來,整個人都在發飄。
“那等機密大事,誰知道呢?我就知道我的兒子,那一夜裏,帶著一柄寶刀,跟著雍王爺出去了。回來的時候,雍王爺說兒子因事殉亡,還說會好生對待我們一家,他還交還了那柄寶刀……”
老頭子低低道:“那柄刀雖然擦幹凈了,可我一眼就看出,是吃了人血的……”
寒風在弘時心頭呼呼吹著,他哆嗦著問:“你兒子是……”
老頭魂魄歸位,埋頭掃地,好半響才道:“常保。”
常保?
弘時想了好久,才記起此人,就是當年雍王府裏的一個尋常侍衛。接著記憶也被猛然扯了出來,那一夜……
“三阿哥……”
之前那太監又沖了回來,剛才臉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肆沒有出席發布會,他正忙著跟樞密院緊急會商對策,年羹堯蹦了出來,對南北局勢會有一定影響,必須調整江南部署。
楊適清嗓子,正衣冠,先介紹了雍正通過“非正式渠道”傳遞求和意願的消息,接著將皇帝的手諭念給了數十名報紙總編。
“陛下有言,為天下蒼生計,戰火可緩可平,但我英華乃華夏正朔,絕無可能跟韃虜言和!因此……有停戰,無和談!任韃虜提再多條件,都是以我華夏為籌,也絕無可能許認!何時何地停戰,都以我華夏之利為慮,不容韃虜置喙。”
“韃虜真有罷戰之心,就該令前線官兵馬上棄械投降,各地官府,也該馬上出衙請降。北京城的韃酋也該領著族人,負荊出城,以精誠恭順之心,候我華夏審裁!”
楊適一番話,引得殿中一片嘩然,好!好……好解氣!
幾日之內,“雍正求和十八條”就登在各家報紙上,廣傳英華一國。國中人心一片歡騰,韃子皇帝求和了呢!還這麽奴顏婢膝,南兄北地這話都說出了口。
絕大多數國人都覺心氣無比昂揚,英華立國時,大家都還隱隱有一種反賊的自我認知,雖然國勢蒸蒸日上,但這種心理總還是難以消去。英華是華夏正朔,英華國民是華夏之民,大家自己這麽看自己,可洋人之外,不僅北面滿人不認,漢人也不認。
現在好了,韃子皇帝低三下四地開口,還認英華為兄,咱們英華至少已覆了昔日宋時的地位,真是大快人心!
這還沒完,韃子皇帝姿態已擺得這麽低了,可咱們的皇帝卻壓根不理。有停戰,無和談,說得好啊,打累了可以暫時停手,卻絕不跟你韃子談和!談和就意味著認了你韃子竊占我華夏,到時覆我華夏,覆漢唐之土,咱們就沒大義名分了。
國民們此時當然沒那功夫去想之前的《滸墅和約》,反正那和約的主體也是在講鈔關租約。也沒去想“有停戰,無和談”不過是名義不同,實質無差。更沒去想他們的皇帝,連帶朝廷其實很沒有節操。之前為立足江南,一門心思要跟滿清兩國對立,而現在為了打雍正的臉,口風一改,滿口叫著韃虜……
即便想到了,那又有什麽關系呢?在這個時代,外事本就無節操,更何況對上滿清這種節操負無窮的政權。
一國人心亢奮,而在無涯宮後園,李肆的婆娘們也笑成一團,能這般欺負雍正,真是夠開心的。
妃嬪之中,朱雨悠對時勢看得最深,她有些擔憂:“雍正會不會被氣死啊?當年康熙就因為戰敗,氣得中風……”
李肆一楞,這事確實沒想過,就顧著快活了。
蕭拂眉搖頭道:“那人心志強韌,哪能那麽容易就被氣死?不過心火焦躁,肺熱氣亂,身體出點狀況倒是肯定的。”
李肆也點頭,雍正這種人,殺父殺弟,篡位奪國,心理哪會這般脆弱……
第十二卷 一氣貫經緯,東西引頸鳴 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
置身光怪陸離的虛空中,無數事物閃電般掠過,他盯住了這些光影,想要仔細辨清,卻多是模模糊糊一團。而那些認得清的,卻又讓他痛苦萬分,似乎有千萬刀刃在魂魄上戳劃。
“皇上恕罪……”
那是十多年前,廣州光孝寺,李衛抱著他跳進了糞坑,那黃黃的色彩讓他幾乎發嘔到暈迷。
“王爺的大決心呢?”
那是十年前,康熙在暢春園生死不知,隆科多遞來消息時,茹喜的低沈話語,激得他根根汗毛起立。
“主子!”
那是清溪書屋外,一個小宮女跌跌撞撞跑出書屋,嘴裏喊著萬歲爺還沒怎麽的,李衛和常保盯住了他,眼瞳裏刀光滾滾。
“你——!”
刃光爆亮,半片腦袋飛起,下半截腦袋裏,舌頭還在彈著,吐出的卻是一個蒼老的聲音。
落地的半片腦袋忽然變作了一整顆人頭,骨碌碌滾到了腳下,那人頭兩眼一睜,他就覺渾身每一絲皮肉,每一滴血都在驚聲尖嚎,皇阿瑪——!
“你好狠!”
“你也有今日!”
那人頭變幻不定,一會是皇阿瑪,一會是阿其那,一會是塞斯黑。
“四哥——!”
最後那人頭卻變作了十三弟允祥,他不是剛去了麽?難道這是他在托夢?
“四哥,我以為我默默幫你顧著滿人的根本,你就能救下大清,可沒想到……你太讓我失望了!你居然奴顏婢膝,向南蠻乞和……”
那人頭咬牙切齒地說著,他魂飛魄散地搖頭,不,那不是他的本意!
“主子……主子……”
天頂的呼喚聲漸漸清晰,雍正心念一閃,虛空驟然破碎,魂魄也回了身體。
睜眼發現自己躺在榻上,一身已經汗透,雍正就覺頭痛欲裂,疑惑地道:“朕方才不是還在批折子麽?”
塌邊跪著的王以誠涕淚縱橫:“哎喲!主子總算是醒了!主子已暈了半日,外面軍機們正在查太醫們的方子……”
已過了半日?
雍正呆住,而記憶也一絲絲從又僵又痛的腦子裏抽了出來。
先是收到十三去了的消息,他自是傷心欲絕,但卻還能頂得住。畢竟十三的病情已拖了大半年,心中早有準備。
但接著又看到了《中流》報……
一想到報上頭版的大篇文章,雍正又覺得太陽穴蹦蹦直跳。報上甚至還翻刻了那張手書,專門套了紅,手書上的密密印章紅得刺眼,是他雍正的印鑒!
當時他眼前就模糊了,還以為只是轉瞬間的事,卻不想已過了半日。
“擺駕……去映華殿!”
紅顏禍水,古人誠不欺我!
雍正顫巍巍起身,不顧王以誠乃至外面軍機和太醫們的阻攔,直奔映華殿而來。
“為什麽!?為什麽你要串通李肆?是不是那李肆又要安排誰?你領著李肆之命,要來禍害朕!?”
映華殿裏,雍正咬牙切齒地盯著茹喜,恨不得將這個女人生吞活剝下肚。他百般信任她,還給了印鑒,由她傳話。可沒想到,她居然將自己平等相商的和談歪曲成奴顏婢膝的乞和。“雍正十八條”?是茹喜十八條!
這消息要被朝野當真,他雍正還當什麽皇帝!?可恨還有他的印鑒,他要斥責為南蠻搞陰謀傳謠言,也難讓朝野全心信服。
茹喜也是一臉迷茫外加惶然,她以為已經夠了解李肆了,卻沒想到,南北相隔十多年,李肆的帝王之心已經這般豪壯,壓根不在乎她,不在乎雍正,甚至不在乎大清了。
“臣妾……臣妾也不知,什麽都不知……”
看茹喜胡亂搖著腦袋,一副想要推責的模樣,再想到之前是她在慫恿自己出兵,雍正忽然覺得,今日這危局,全都拜此女所賜!
啪的一聲,雍正一耳光扇到茹喜臉上,用力之大,茹喜幾乎是轉著圈地飛撲到地上。
“你不知!?你多能啊,不是一手操弄著大清麽?你就趴在地上等著吧!”
雍正暴怒地出了映華殿,茹喜在地上躺了好半響,起身時,一邊臉面已腫起老高,還噗地吐出口帶血的唾沫,混著一顆牙。
她兩眼發直,呆呆笑道:“四阿哥,他終於碰我了,可這第一次,卻是一巴掌……不,他已不是四阿哥了,他是雍正皇帝,呵呵、哈哈……雍正皇帝,幾個人擁著就正了位子的皇帝。”
“姐姐!”
不多時,一個宮婦沖了進來,見茹喜這般模樣,失聲驚呼著。
“姐姐?你還當我是姐姐?你怎麽沒跟著他去?你是奉他之令,來打我另半張臉的麽?”
來人是茹安,看著她隆起的小腹,茹喜一顆心猛然炸開。
先是抄起桌子上的茶杯,甩手砸在茹安的頭上,接著再揮起圓凳,蓬蓬掄到茹安的身上。
“姐姐!饒了我!別打肚子,別!那是皇上的——”
即便茹喜力弱,可圓凳掄在茹安身上,也是咚咚作響,一兩下砸在腦袋上,血水長流。而茹安在地上翻滾著,還死死護住了肚腹,下意識地向茹喜討饒,卻如火上澆油,讓茹喜手上更有了力氣。
茹安淒聲喊著:“也是姐姐的!妹妹這是在代姐姐服侍皇上,不管是男是女,都是姐姐的!”
茹喜終於停下了手,她跌坐在地,癡癡搖頭:“沒了,沒指望了……”
血水染了一身,手臂也像是被砸脫了臼,可茹安卻用一只手撐著爬了過來,扯住茹喜道:“是姐姐給了妹妹這榮華富貴,給了妹妹這命,姐姐什麽都沒了,還有妹妹啊!”
多年前,跟著這小丫頭在石祿相依為命的記憶湧上心頭,而在黃埔無涯宮裏,又被李肆身邊的一個惡女用短銃同時破了紅丸。進了紫禁城,姐妹倆相互慰藉,好幾年都纏綿在一起。茹喜心說,是啊,除了這個妹妹,她已無人可依了。
不,還有一個人……
茹喜淒聲喊道:“小李子!你主子脫不了罪,已經完了!你就到茹安身邊,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門外響起蓬蓬叩頭聲,裏面動靜這麽大,李蓮英自是早就來了,但見是主子整治茹安,他當然不敢出聲。而現在主子這話,根本就是在交辦後事。想到主子前途未蔔,卻還念著自己,李蓮英邊叩頭邊哭。
輕輕撫上茹安的肚子,茹喜低聲道:“那你就代姐姐,好好活下去吧……”
沒多久,一隊侍衛來了映華殿,二話不說,就將茹喜押走。茹喜早有所料,她自作主張,害得雍正丟了那麽大臉面,光是一個耳光,可平息不了雍正的怒火。
“我在下面等著你……”
被丟進內務府監牢時,茹喜就覺這十多年歲月如一夢,已沒了活下來的心氣。
養心殿,雍正卻滿心振奮,召集軍機重臣,細細布置軍國之事,他絕不認輸!
當年他無一絲勝算,卻能在奪嫡大戰裏笑到最後,眼下形勢遠未到全盤崩解的地步。
傅爾丹還將南蠻壓在漢中,岳鐘琪死守澧州,鄂爾泰正保荊襄,田文鏡還在守南昌。錫保自陳只要戰敗當面南蠻,全軍就能安然回師,李紱還在盡力搜刮銀錢,壓住江南亂局。江南三將軍也能明辨時局,主動退守徐州門戶,年羹堯即便有異心,此時所為也是利於大局。李衛雖才具不足,可聽說這段時間也是競夜未眠,就忙著調度人馬,鎮壓教匪,不到五十,辮子已全白了。
臣子們還在盡忠,他這個主子,怎麽能放棄呢?
眼下最緊急之事,就在於收拾人心。
“南蠻趁亂播散謠言,觀風整俗使衙門就得以雷霆霹靂之勢,清肅謠言!但有藏南蠻報紙書籍的,殺!但有口傳南北時局的,殺!”
“清查湖北綠營並地方之前所為,但凡通敵者,殺!”
“清查江南地方縣府,但凡為南蠻所制,替南蠻辦事的,殺!”
雍正的三殺令就這麽出籠了,一時間,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省,英華的報紙書籍杳然無蹤,而辦事賣力的地方,劊子手砍人日日不停,城門口上掛起了長長一串人頭,其中不乏在街巷茶樓閑聊裏說起南北和議之事的倒黴鬼。
湖北綠營軍將全體遭了殃,被荊州將軍查弼納借湖北軍議召集一處,全數抓了起來,千總以上,上百顆人頭掛在了將軍府外,只有之前那魏洪、韓登和吳文仲三人組感覺不妙,先跑到了岳州投誠。
江南方面,原本政令體系就因英華侵蝕,李紱刮地而亂成一團,想整治縣府官員也力不從心。但李紱手下有能人,像諸葛際盛這樣的,覺得官面上治不了那些人,也要背地裏動手,如此方能震懾人心。他出動了大義社,以討賊的名義刺殺了蘇州知府常斌,使得江南更顯潰亂。
在這時候,周昆來驟然崛起,他聯絡了諸如剪刀會這樣的組織,幫著其他府縣官員清剿大義社,江南也由此陷入四面割據的形勢。年羹堯帶著另外兩位將軍,勢力跨杭州和徐州一帶,周昆來等在海門松江,李紱把住了蘇州以北,連同江寧和鎮江。
這時候,天下都在看英華,自攻破武昌後,英華大軍腳步就緩了下來。在雍正和他的幾個得力臣子拿出了十二分力氣,幾若瘋狂地抗阻下,英華大軍是被嚇住了嗎?
“田文鏡的南昌城防還真是不賴,可跟蒲林和沙廉比繆差得太遠了,三十斤炮足矣!”
南昌城北,重炮一字擺開,趙漢湘這麽嘮叨著。
“開炮!開炮!”
方堂恒已是等得不耐煩了,武昌他沒來得及出手,泛舟到了九江,田文鏡在江西下了大力氣建設城防,人心也聚得牢,先頭部隊很難下城。只能留兵牽制,大軍繼續前進,直進鄱陽湖,圍住了南昌,等到趙漢湘的重炮一路跟上。
半月前九江已下,而從鄱陽湖到南昌,重炮拖運也需要時間,現在才有十六門三十斤炮就位,可方堂恒已經等不及了。
一門門炮發出震天巨響,一片片城磚垮塌,沒多久,幾處缺口被打開,卻見無數軍民守在缺口後,準備跟紅衣兵決一死戰。
“繼續炮擊!飛天炮也上!民人?這時候還要頑抗到底,那就是鐵了心跟韃子一條路走到底,不管了!”
方堂恒壓力很大,國中正因“雍正十八條”而人心歡騰,如果他們軍隊軟了腳,始終沒進展,那可很難交代。已將大都督府搬到武昌的賈昊雖有佛都督之名,很註意無辜民眾的死傷,但這個關頭,卻沒刻意跟各路都督交代,看來也正扛著重壓。
之前趙漢湘的赤雷軍幾乎轟平了九江城,清兵連帶民眾死傷數萬,乃至江西都有“九江血屠”的謠言傳出,可賈昊依舊沒什麽話。
方堂恒心中冒著灼熱的煙氣,既然如此,那就依葫蘆畫瓢,把南昌也平了!
湖南澧州,岳超龍看著城頭飄著的“岳”字大旗,搖頭冷笑。
“傳令!總攻開始!”
他頭也不轉地對兒子岳勝麟道,後者興奮地行禮而去。
澧州城池不堅,但岳超龍火炮也不夠,之前沒急著全力攻擊。而火炮和加強他這一軍的一個紅衣師,兩個義勇軍師到位後,岳超龍胃口大了起來,他在等著岳鐘琪將荊襄綠營匯聚到位。
何孟風已奪了漢陽漢口,鄂爾泰一路北逃到了襄陽,總算有了調度資源的空間。荊州將軍查弼納沒給岳鐘琪旗營,鄂爾泰就將幾乎換掉了所有軍將的湖北綠營一路路送到了岳鐘琪手裏。
因此就在這小小的澧州,岳鐘琪此時已有了四萬人馬,而岳超龍的天威軍已有三萬多人馬。
雙方一直在對峙,而現在,賈昊交代了一句話:“別老等著所有菜上桌才動筷子,再不吃飯就冷了!”
岳超龍也覺得時機成熟,開始猛攻澧州。
江南龍門,海面船帆如雲,身著伏波軍藍衣紅褲制服的馮一定向何孟風行禮後,滿臉興奮地道:“終於要動手了,咱們可等了好幾年。”
何孟風點頭,手臂一揮:“那麽就出發吧,鎮江是你們海軍的,我們直取蘇州,然後會師江寧!”
紅衣如潮,自龍門洶湧而出,江南渦流,終於迎來了定海神針。
江西廬陵城西,鼓點滴滴答答響著,兩道排列整齊的大橫陣,正隨著鼓點相向而行。炮彈在隊列中穿梭著,帶起一路路煙塵,砸倒一具具人體,可兩面陣勢卻毫不受影響。
“漢人無勇,滿人為雄!”
“讓漢軍營看看,讓紅衣兵震震,咱們滿軍營才是天下第一強軍!”
西山大營滿軍營右翼總統納蘭瞻岱在橫陣中不斷呼喝著,鼓舞這一萬滿軍營將士。
之前西山大營急得跳腳地要跟當面敵軍對決,想把城南的紅衣兵打敗後,可以從容退卻。
可貝銘基不給錫保這個機會,他的任務就是拖住西山大營。
錫保和張朝午沒有辦法,不敢就這麽蹲在孤地裏,派左翼總統石禮哈率兩萬滿軍朝北攻,想要確保後路。可在峽江一帶,被早已嚴陣以待的陳廷之擋住。
錫保奏報雍正,宣稱西山大營無礙,為的是安雍正的心,也是安滿人的心。他很清楚,要將西山大營的實際處境報上去,一國人心都要亂掉,而他自己也沒好果子吃。
萬幸田文鏡撤退時,把軍火糧秣盡數轉給了西山大營,否則這一個月下來,西山大營已經彈盡糧絕。
但現在也差不多了,再拖幾天,西山大營的火器軍就要餓著肚子,用燒火棍跟南蠻對敵。
不管滿人還是漢人,到了這生死絕境,都陷入了癲狂狀態。已半城瓦礫的廬陵實在頂不住,貝銘基只好讓桂真的第六師出動,跟清軍陣戰。
“還沒見過這麽瘋的滿人……”
見對面滿軍不為炮火所動,一步步朝前逼近,部下對桂真念叨著。
桂真不屑地道:“又不是沒見過滿人發瘋,下場很難看的。”
大江南北,滿清將帥乃至兵丁都陷入了瘋狂境地,而當面英華眾將卻一點也沒發怵。
天道諸論裏就有這一條,聖賢也早有言:你若瘋狂,叫你滅亡……
第十二卷 一氣貫經緯,東西引頸鳴 第704章 長江大決戰:還有第三代
【前一章名字有歧義,那只是長江決戰裏滿清的最後瘋狂,可不是匪頭這本書最後的瘋狂……】
“王爺,蔡師傅到了……”
紫禁城乾西五所,一處清幽書房外,尖尖的嗓音響起。書房裏,一個十八九歲,面目清俊的青年道一聲快請,再低頭看看書案,戀戀不舍地將一副畫卷了起來,卷到一半,再難忍住,抖著手取過一方印鑒,吃飽了印泥,啪嗒一聲,蓋在那副畫上。畫上飛天麗人原本白嫩如玉的修長小腿,頓時像被套上了一副猩紅腳銬,份外刺眼。印鑒上的四字隸書“弘歷親藏”,將此青年的身份道明無疑。
“四阿哥,逢此時節,該得謹言慎行,下官乃外臣……”
來的是禮部侍郎蔡世遠,用詞雖恭謹,語氣卻含著訓誡。
“侍郎是我授業恩師,學有所問,請教師傅,這算不得犯禁嘛。”
弘歷不以為然,皇家本有嚴令,分府皇子不得結交外臣,可蔡世遠曾是上書房大臣,自己的詩書師傅,來往密切一些也無所謂。
蔡世遠嘆了一聲,沒再說話,他也只是提醒。朝野都知弘歷雖無太子之名,卻受太子之實,康熙朝套在尋常皇子身上的忌諱,在弘歷身上卻大半無用。
“蔡師傅,眼下國勢險峻,皇阿瑪像是立在了萬仞險峰之巔,我弘歷既是兒子,又是臣子,總想著能做些什麽,為皇阿瑪分憂。看他這段日子就像是拽出了大半燈芯,正使勁燃著的蠟燭,我就心痛得緊……”
弘歷一番感慨,發自肺腑,讓蔡世遠也為之催淚。
“四阿哥能謹守己身,不為外勢所動,這已是為皇上分了憂。風雨飄搖,四阿哥就是備燭,保得天下還有光亮可盼。”
蔡世遠這話說得很直接了,萬一皇上燃沒了,你就得頂上,這才是你的真正使命。
弘歷點點頭,沒什麽驚慌乃至推讓澄清之語。跟康熙朝不同,雍正朝的儲位,自雍正登基時就已砥定。他弘歷不僅少時稟賦過人,還得康熙青睞。雍正剛即位時,龍椅還不穩,不少馬屁精甚至撒播康熙“以孫定子”的言論,宣稱弘歷是康熙看中的第三代,以此來證明雍正皇位的合法性。
“以孫定子”這說法不過是民間私傳,絕不會擺在官面上說,但雍正即位後,完全是按照皇儲的標準在培養弘歷,讓這說法在民間愚夫愚婦裏頗有市場。
這個培養不僅是在學問上,更多是在氣度上。弘歷十五歲成親後,雍正就經常交辦差事,什麽祭天、祭先皇,祭河、祈雨,弘歷已是久經戰陣。
別看這些事只是儀式,因為是代皇帝而行,儀仗和排場都得作足了。皇儲就要以此來鍛煉氣度,養出所謂“上位者”的風度,凝練出視臣民如草芥的通天心性,不如此,就會在大場面下如小民一般手足無措,將來就不能執掌天下。
跟康熙朝不同的是,雍正痛感諸皇子奪嫡,敗壞朝局,李肆之所以冒起,多少還跟奪嫡之勢有關。所以他沒有效仿康熙,讓皇子成親後就出宮分府,弘時二十五歲了,還被圈在紫禁城“阿哥所”的南五所裏,而弘歷十八歲了,已授多羅寶郡王,也還住在阿哥所的乾西五所裏。
讓弘歷去接觸實務,卻不讓其伸手過深,這也是雍正對弘歷的培養。巡視倉務、河工諸事,弘歷經常在辦,由此也熟悉了政務運轉,但又不必一管到底,完全是神仙下凡,看看即過,符合雍正主政的特點。原本雍正就恨不得天下大小事務全由自己一人而決,自不會讓弘歷來多一嘴。
在這種培養下,弘歷在朝野眼裏,氣度就格外雍容,帝王心性十足。跟康熙朝的太子比,他享受太子待遇,卻不背太子責任,自是無比從容。一般而言,老子太能幹,太強厲,兒子也就是這德性。
“但我總覺得,皇阿瑪之前用兵有些……過急,而且用兵之地似乎也有欠考慮。皇阿瑪英明神武,自是不會犯錯。該是我不識國政,思慮不及,可又難以自明,找蔡師傅來,就是想解此惑。”
弘歷說得委婉,其實還是在討伐父皇的國策,蔡世遠卻當了真,凝起精神,侃侃而談。
“南蠻冒起,挾兩樁時勢而來。一是洋夷器利,一是華夷之辨。前者火槍大炮,制滿州騎射,後者裹挾漢人之心,壞我大清滿漢一家之局。”
“先帝在位時,受諸皇子奪嫡牽累,而多年盛世,臣子們又人心頹唐,方有南北大局的破敗,徒讓南蠻坐大。”
“皇上即位,針對南蠻這兩樁大勢,定下了以器制器和樹立君臣大義,凝我大清滿漢人心兩策。南北能保十年安寧,已是皇上莫大功績。若非如此,南蠻當年奪呂宋,進江南,我大清可能就已分崩離析。”
“但南強北弱之勢已成,南蠻侵蝕之下,失掉江南已成定局。有賴皇上和晉商謀劃,將漕運轉商,即便失了江南,我大清還能得到江南糧米,一國根基可保不失。可南蠻一旦吞下江南,南強北弱之勢永無翻盤可能,皇上心憂的就是這一點。四阿哥也知,皇上的性子,絕不願坐以待斃。”
蔡世遠雖精於儒學,但也是深懂實務之人,對南北形勢分析得很透徹,弘歷全神貫註地聽著,聽到這,也拍著巴掌道好,這才是果決不屈,頂天立地的皇阿瑪。
“四阿哥很熟悉《出師表》,就該知道,當年蜀國國力遠不如魏,可武侯為什麽還一意北伐?多年不息?對,那就是以攻代守。”
“形勢雖是南強北弱,可南蠻也不是沒有內患。就如魏國自有內患一樣,南蠻行夷狄道,立邪魔教,正人君子,蕓蕓草民,都深受其害,道路以目。南蠻偽帝其實也是內外交困,南北相較,其實是看誰先頂不住。”
“皇上為什麽要選湖廣江西,而不是以新軍鎮平江南?因為江南是南蠻未得之地,即便壓穩江南,對南蠻來說,也傷不了心氣。只有深入南蠻腹地,震動南蠻人心,才能逆轉南北時局,將南強北弱,扭為南北相平。”
“眼下之亂,不過是些許小麻煩。而且是滿……是有些人對皇上滿漢一家之策沒能悟透,在扯著皇上的後腿。南蠻還造謠說皇上以十八條乞和,諸多小人鼓噪,更是敗壞時局。皇上一面治亂政之人的罪,一面派孫嘉淦為使臣去南蠻正名,相信大勢很快就會平定。”
到了實務層面,蔡世遠越說越來勁,弘歷的眉頭卻微微皺了起來。
恭恭敬敬送走了蔡世遠,沒一會,左都禦史福敏又來了。福敏是雍正在潛邸時就指給弘歷的侍讀,也精於儒學,學問頗深。但說到眼下局勢,聽弘歷轉述萬蔡世遠的話,那股子書卷氣頓時消散無影,對著弘歷大發牢騷。
“南強北弱?這蔡世遠未免也太漲他人士氣了,看南蠻淫靡之風盛行,卻還能兼有器利和尚武人心?天下間,古往今來,哪裏有這等奇異之國?諸事自有利弊,事越多,弊越顯,華夏三千年,為何以農立國,為何以儒法治國,不就是要劃一,要去弊麽?南蠻一國,諸道諸業並立,卻能全占著利處,不見弊處,荒謬……”
“什麽滿漢一家,蔡世遠一番話,其實還不是著落在漢人之利上?我看咱們大清壞就壞在把漢人看得太重。華夷之辨,在禮不在族群。我們滿人得了天下,滿人就是華夏!”
“滿漢一家,先帝只說,皇上卻在做,這是在自削根基啊!他蔡世遠滿口不提西山大營,就覺得西山大營也有漢人,拖著滿人一同死國無所謂。切!——漢人死個十萬八萬算什麽?咱們滿人死個十萬八萬,這大清還叫大清!?”
也不知福敏這書是怎麽讀的,居然能將滿人等於華夏這話都說得理直氣壯,弘歷卻是心有戚戚。
“西山大營若是能安然無恙,大勢還有可為!四阿哥就該跟皇上說說,臉面都是小事,把西山大營的滿軍營撈回來才是根本!最近有風聲說……”
福敏傳著小道消息,弘歷也是心頭劇震,沒錯,對此時的大清來說,西山大營的滿軍營可是關鍵裏的關鍵,牽一發而動全身。
“不好了!王爺,不好了!”
兩人正相對唏噓時,之前那太監高聲嚷著沖了進來。
“吳書來!這裏是宮中,你作死麽!?”
弘歷惱怒地訓斥著,可吳書來卻不管不顧,就在書房裏跳腳大喊,手裏還揮著一份報紙。
雍正已下三殺令,即便是官員和宮闈,也不再容南蠻報紙相傳。但大家都是面上做足,私底下卻依舊在看,否則哪能了解南北時局。
扯過吳書來手裏的報紙,弘歷匆匆一掃,原本沈靜雍容的氣度頓時消散,臉色刷地透白。
報紙脫手,悠悠落地,福敏一眼就掃到版首的大標題,“西山大營困獸猶鬥,覆亡之日就在今朝”。
南五所,一處高墻四圍的小院裏,另一個氣息沈冷的年輕人正用草棍撥著螞蟻,一邊撥還一邊嘿嘿笑著。
“三阿哥……”
一個太監進了小院,作賊似的左右張望,然後對年輕人附耳一陣嘀咕。
這年輕人正是弘時,一直被圈在南五所,聽完消息後,冷笑道:“西山大營完了,大清還能穩住?皇阿瑪,你此時該後悔了吧,殺八叔九叔十叔時,就沒想到有今日?有幾位叔叔在,滿人還能亂成這樣?”
念叨間,臉色越來越狠厲。
“你立弘歷,不就是覺得我跟八叔他們走得近?沒當皇帝的時候,你是孤臣,當了皇帝,你更是孤家寡人,立個太子,你覺得他還能讓滿人心服?”
太監低聲道:“奴才是拼著命來跟三阿哥知會一聲,大家都覺著皇上錯了,若是皇上還一意孤行,大家夥就指著三阿哥能站出來幫咱們滿人說話。”
太監走了,弘時有些迷茫,他站出來說話?他有什麽資格?
“難道我還能當皇帝?真是可笑……”
弘時有自知之明,自己不管是稟賦,還是人心,都不是當皇帝的材料。讓他憤恨雍正的是,他就因為少時跟幾個被殺的叔叔來往密切,覺得應該團結滿人,不該這麽自相殘殺,就失了雍正的親情,成了階下囚,由此也記恨上早早就得了儲位,攬盡運氣的弘歷。
一個顫顫巍巍的老頭子進了院子,舉著掃帚清掃小院,聽到弘時這癡癡自語,嘿嘿低笑了一聲。
“有什麽可笑的,當年皇上還是雍王爺的時候,也是這般想法,結果呢?現在不就是皇上了麽?”
老頭子這話說得弘時心頭大跳,一個壓了多年的疑問又浮上心頭,皇阿瑪……當年到底是怎麽拿到皇位的?
老頭子是雍正潛邸裏的舊人,不知怎麽的,被發配到弘時身邊當個灑掃雜役,跟弘時相處日久,話匣子也不再關得那麽牢,而這個疑問由弘時一提,魂魄似乎也被多年前的記憶扯了出來,整個人都在發飄。
“那等機密大事,誰知道呢?我就知道我的兒子,那一夜裏,帶著一柄寶刀,跟著雍王爺出去了。回來的時候,雍王爺說兒子因事殉亡,還說會好生對待我們一家,他還交還了那柄寶刀……”
老頭子低低道:“那柄刀雖然擦幹凈了,可我一眼就看出,是吃了人血的……”
寒風在弘時心頭呼呼吹著,他哆嗦著問:“你兒子是……”
老頭魂魄歸位,埋頭掃地,好半響才道:“常保。”
常保?
弘時想了好久,才記起此人,就是當年雍王府裏的一個尋常侍衛。接著記憶也被猛然扯了出來,那一夜……
“三阿哥……”
之前那太監又沖了回來,剛才臉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